作者:admin 时间:2025-07-14
近年来,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,网络主播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热门职业,“月入过万,无经验要求,包培训包推广”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,是不是很心动?然而,一男子和经纪公司签约后,仅仅直播了7天,就被公司索赔50万违约金,这是怎么回事呢?
麦芽是一位网络游戏爱好者,偶然间看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正在招聘主播,承诺“保底薪资 5000 元,小白也能上,包培训包推广”。
麦芽:我觉得打游戏挣5000块钱,感觉还挺好的。当时签合同,在一个App上签的,签的时候他总催我,我说如果有一天我不想播了,我需要赔钱吗?他说不用,我说好,我签了。
签约之后,麦芽发现公司既没有进行上播前的专业培训,直播时更没有预期的运营支持,直播几天后,因直播时没有一人观看,麦芽提出解约。然而,公司却拿出了他入职时签下的合同,告知其构成违约,按照合同要赔偿50万元违约金,将对他提起仲裁或起诉。
麦芽:我就干7天,让我赔那么多钱,怎么可能?当时签的时候是说可以友好协商解决,我给他打电话,我说咱们能不能友好协商解约,这时候他就不行了。说给你花钱,包括公司有多少人给你产生服务。
经过多轮协商,最终公司将解约费用从50万降到了2万,最终又降到了2500元,麦芽支付后,和公司签订了一份解约协议。
在这家公司,和麦芽有着相同经历的主播还有好几位,但他们因违约金过高等问题,没有与公司就解约事宜协商一致,之后公司果真将他们告上了法庭。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,这场看似普通的合同纠纷背后,竟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诈骗连环套。
麦芽签约的公司对自家入职的一批签约主播,提起了仲裁和民事诉讼。要求主播支付违约金、赔偿预期收益、支付直播间装修或租赁费用等,金额最多的要求赔偿上百万元。然而,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,却发现公司提交的合同暗藏玄机。
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下沙人民法庭法官 郭栋佳:这份合同原件在向法庭展示的时候,我们就发现这个合同是经过重复装订的。我们仔细看了这个合同之后,它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与中间三页,从纸张来说,包括字体明显不一样。它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是有签字盖章页的,反而是中间三页是对于双方权利义务、法律关系以及违约责任的一个约定条款。在审理角度来说,这三页恰恰是这份合同的关键。我们有理由相信原告公司应该是对这份合同动了手脚,进行了拼接。
当法官要求公司负责人对此情况作出解释说明时,负责人却在庭后提出了撤回起诉的申请,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法官的警觉。
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下沙人民法庭法官 郭栋佳:根据相关的庭审情况以及庭后当事人的种种行为反应来看,他替换证据的行为是确实存在的,我们就认定他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,不准许他撤回起诉,根据相关的情况对他作出了处罚20万元司法惩罚的决定。同时我们认为他这里边可能还存在着一种犯罪行为,我们把相关的犯罪线索移送给公安处理。
经过司法机关调查,这家公司竟然是一个专门以诈骗签约主播盈利的团伙,从高薪诱惑到违约陷阱,主播们是如何一步步落入公司的圈套中呢?
徐某是这家公司负责人,他在网络上发现主播与经纪公司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,便动起了歪脑筋,编织起了“网红孵化”骗局。
骗局总共分三步,第一步:广撒网、不设门槛地招募主播,以保底薪资引诱签订经纪合同。
骗局的第二步是在主播直播的过程中,公司对主播采取“放养”策略,不提供任何运营服务,之后肆意认定违约,让主播被迫或者主动提出解约。
更过分的是,公司还使用“马甲号”冒充用户和主播互动,通过钓鱼的方式诱骗主播产生特定的行为,从而捏造“违约事项”认定主播违约。
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张超:在主播直播过程中,被告人徐某安排自己的同案人员,以小号的方式加主播的微信作为卧底,向主播打探直播公司的信息,或者私下向主播发送1314、520这种数额的红包,如果主播说出公司的信息或者私下接收打赏,就以此作为主播违约的条件向主播要求索赔。或者主播因无直播收益到其他平台直播,被告人在发现主播在其他平台直播的情况之后,不仅不制止,而且故意纵容以收集主播违约的证据。有主播直播一个月,但是只拿到了40元钱工资。
骗局的最后一步是在主播提出解约的时候,公司拿着之前签订的合同,向主播索要高额的违约金,通过威胁要进行诉讼或仲裁,骗取主播支付赔偿金。
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张超:被告人徐某等人根据合同,要求主播支付数十万元的高额违约金或者赔偿金的要求,经过协商,一般可以以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金额达成了和解。
钱塘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,被告人徐某等人以运营直播为幌子招募主播,通过在合同中暗设苛刻义务条款、隐瞒合同违约条件、设定高额违约金、虚构高额投入清单等设置诈骗圈套,恶意制造签约主播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等情形,并通过对签约主播提起仲裁或诉讼予以施压的方式,获取14名签约主播赔付款22.57万元。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徐某等4人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。
当网络主播成为热门职业,许多年轻人怀揣梦想踏入这一领域,却在签约时遭遇骗局,甚至在支付违约金、面临诉讼时仍未察觉自己受骗。如何维护好自身权益,避免落入签约陷阱,法官给出了实用的提示指南。
法官提示,签订合同时重要条款要仔细查看,权利义务要一再确认,不可听信公司口头承诺而盲目签约。主播在与经纪公司签订合同时,要紧盯三处。首先,要关注合同中规定的直播时长是否合理。
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下沙人民法庭法官 郭栋佳:不仅仅要关注一个月播几天休几天,每天直播时长有多久,还要特别警惕合同中“每天直播8小时起”这样的陷阱,因为8小时和8小时起,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。后者是没有时间上限的。
其次,要确保合同中对违约情形有明确的约定。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下沙人民法庭法官 郭栋佳:比如迟播几分钟扣多少钱,直播要符合平台的哪些规定,直播时出现哪些不规范用语、行为会构成违约,这些主要的违约情形,应当明确告知主播。特别要关注“等等”“类似”这种模糊的文字表述,它可能暗藏套路陷阱,大家一定要牢记,重要内容一定要用文字的形式在合同中明确。
最后,要仔细查看解约条款是否遵循权利对等原则。合同的订立要遵循平等自愿原则,仅公司可以任意解约,主播不得解约,一方有天价违约金而另外一方没有限制,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,在法律上很可能是无效的。
另外,法官还强调,在面对“无责任底薪”“包推荐包扶持”“高提成”等口头承诺时,一定要保持理性,不要轻易被诱惑。签约前要核查公司的资质、实力,了解公司是否有成功的运营案例,以及是否有民事诉讼或仲裁的过往记录。
法学专家提醒,对于想要从事主播行业的年轻群体,要理性辨别MCN公司的专业与能力,衡量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合同约定,签署合同前要征求身边师长亲友的意见,不可单单听信MCN公司的口头承诺或抱有侥幸心理。